与此同时,线上线下的商超也提前打出了“节气牌”。
在元初门店,店员介绍,红枣、桂圆、莲子、山药等汤料的销量较平日翻倍。“这几天番鸭供不应求,很多顾客一站式买齐炖汤食材。”她说。
在朴朴App上,“金秋滋补汤”专题位列首页,“柿子已售罄,等待补货”的提示语不断刷新。点开页面还有“四物番鸭汤”“当归牛排汤”“滋补老鸭汤”等组合食材,搭配“炖汤好物,两件8.8折”等活动标语。社交平台上,不少网友也在留言“求推荐厦门羊肉炉”“四物番鸭汤哪里买方便”,节气消费热度延续线上。
医生提醒
霜降宜平补,忌盲补
厦门市中医院临床营养科
主治医师许娜提醒
霜降时节“秋燥未消、寒湿渐至”
厦门湿度仍高,不宜重度温补
应以“平补润养”为主
“四物汤适合血虚体质人群,但厦门人多湿热体质,需少量温饮;羊肉汤可暖身驱寒,但体质偏热者不宜多食。”许娜建议,市民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“百合莲子猪骨汤”“山药桂圆瘦肉汤”等平补型汤水,做到“润而不腻、补而不燥”。
许娜还特别提醒,霜降正值海鲜肥美季节,螃蟹虽鲜但性寒,切勿与柿子、梨、啤酒同食,以免“寒上加寒”。
“吃蟹也有黄金搭档,”许娜介绍,“生姜、紫苏、醋是‘驱寒三件宝’,不仅能去腥、解蟹毒,还能温中护胃。再配一碗热粥或汤面,能用谷物的温热之气来平衡海鲜寒性,是厦门人霜降餐桌上最好的养生搭配。”
许娜强调,节气进补讲究顺时而养,不在多补,而在适度。“霜降是秋冬交替的关键节点,吃得对,才能暖身不上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