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本地新闻 > 反复“哭穷”,能降价两千?网友测试后震惊……
反复“哭穷”,能降价两千?网友测试后震惊……
内容来源:今日海沧
2024/12/21 21:33:00
rial, sans-serif;letter-spacing: 0.544px;border-width: 1px;border-style: dashed;border-color: rgb(255, 255, 255);border-radius: 30px;visibility: visible;">所谓差异化营销
不能成“杀熟”借口

记者在一投诉平台搜索发现,有关“大数据杀熟”的投诉累计达8167条。例如,一位消费者反映,作为某平台的十年铂金会员,她上周订的机票价格为2510元,而在另一平台上,作为新用户,相同航班的票价仅为2000元。

也有消费者反映,不同的手机看到的价格各有不同。“用两个手机订外卖,价格差好几块,退出去再进去,价格又加了好几块。网购也是大数据杀熟,账号不一样,价格也不一样。

这到底是差异化营销,还是“大数据杀熟”?专家认为,从手段上讲,二者的边界难以厘清,但所谓差异化营销不能成为“大数据杀熟”的挡箭牌。

此前,11月24日,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开展“清朗·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”专项行动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将重点整治频发的大数据“杀熟”乱象。



《通知》指出,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“杀熟”。严禁利用用户年龄、职业、消费水平等特征,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。提升优惠促销透明度,清晰说明优惠券的领取条件、发放数量和使用规则等内容。客观如实说明优惠券领取失败原因,严禁以“来晚了”“擦肩而过”等提示词掩盖真实原因。

深入整治“信息茧房”、诱导沉迷问题。构建“信息茧房”防范机制,提升推送内容多样性丰富性。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。不得强制要求用户选择兴趣标签,不得将违法和不良信息记入用户标签并据以推送信息,不得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内容推送。规范设置“不感兴趣”等负反馈功能。



张晓峰建议,政府和行业组织需要制定相关标准,将拒绝大数据“杀熟”和保护个人隐私变成一种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我治理的要求。此外,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,平台更应加强自律,共同推进“算法向善”

热文推荐





您的评论:
首页 > 资讯中心 >资讯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