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通知》原文:
各校可参照《厦门市小学作息时间表(2021年版)》(见附表1)和《厦门市初中作息时间表(2021年版)》(见附表2),结合校情等实际,科学修订学校作息时间表。
从时间表看,小学上午第一节课是8:20,中学一般不早于8:00。
小学
初中
不能要求学生到校“早读”
严禁学校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,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,学校应提前开门、妥善安置。
解读:小学8:20上课,初中8:00上课后,学校不能要求学生提前到学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。什么叫“统一的教学活动”?从字面理解,“早读”算是其中之一。
在此之前,厦门小学和初中一般都是8:00上课,但是,形同虚设,初中有要求7:15到校。
此外,如果因为父母上班必须把孩子早点送到学校,《通知》也指出,学校要提前开门,让孩子入校。
事实上,小学和初中不强求早读的规定,对于厦门来说不是新的,早在2013年,厦门就做出小学8:00上课,初中7:50上课,不能早读,也真的不折不扣地执行一阵子。当时有人痛心疾首:认为早上怎么能不早读呢?校园里不是应该有朗朗读书声吗?其实,校园里郎朗读书声,不一定在清晨,校园里其它时间也有朗朗读书声。
招考君记得,当时,就有人劝说焦虑父母:很多国家也没有早读,但是,也照样培养出诺奖获得者。当然,如果认为早读能解决一切读书问题,可以在家里,也可以到学校自己早读。
小学可探索35分钟一节课
鼓励探索弹性课时,探索适时安排长短课时,小学可通过提高课堂效率等方式探索每课时35分钟。学校探索实行的作息时间表,应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。
解读:现在小学一般一节课是40分钟,现在可以35分钟。其实,厦门实验小学一节课35分钟已经执行多年。
从时间看,如果小学一节课减少到35分钟,那么,放学时间正好可以不推迟。
晚上作业做不完,有些可以不做了
如有学生努力做作业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,应按时就寝不熬夜,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,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,不得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。
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,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,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,要确保学生充足睡眠时间。
解读:意思是晚上到了就寝时间,作业做不完,到了该睡觉时间,那就去睡觉吧!但是,要分析原因,如果是因为作业布置太多、太难,那么就要调整,总之,不能罚抄。
事实上,类似规定,杭州等地已经开始,外地还明确指出就寝时间,厦门并没有,但是,大家可以倒推,譬如,小学每天睡眠要达到10个小时,那么,该几点睡觉。
举措三
加强手机进校管理
禁止布置手机作业
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,按照“一校一案”原则,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具体管理实施方案,禁止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。
解读:再提禁止用手机布置作业,也不能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。
手机禁止带入课堂
规范学生带手机入校园的申请、审批、建档等管理制度,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、方式、责任人、保管装置、离校领取方式等内容。
建立多元校园通讯方式,便于学生在校园内与家长联系,做到手机有限带入校园,禁止带入课堂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。
解读:手机不能带入课堂,如果有需要带手机上学(和父母联络),要向学校提出申请。
举措四
加强课外读物管理
不得通过举办讲座来卖书
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,明确推荐程序、审核、公示、报备等要求,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。
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、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。
加大书香校园建设,健全学校图书馆、班级图书角管理,开放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,拓展学生阅读活动,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。
解读:此前很多学校邀请作家入校做报告,然后趁机卖书。现在不行了。
举措五
加强体质健康管理
有条件学校每天上一节体育课
落实小学1-2年级每周4课时,小学3-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,高中每周2课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。
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。
创新校内外体育健康活动形式,构建校园体育活动提质体系、家校协同育人体系、管理评价考核体系。
每天校内外要有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
积极开展“明眸健行”跑操、“轻眼课间十分钟”等活动;
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、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,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。
争取到2022年和2023年,中小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%和60%以上,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,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。
举措六
切实降低考试压力
小学一年级要零起点教学
严格落实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,设置教学适应期,做好幼小、中小衔接,缓解学生家长的“起跑线”焦虑。
小学每学期一次大考,初中两次
严格控制考试次数,小学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,初中每学期组织期中、期末两次考试。
解读:这是否意味着小学一个学期只能考一次,初中一个学期只能考两次?似乎也不是。
考试不得随意增加难度
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,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,不得随意增减内容、改变难度、调整进度。
加强考试前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精准实施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,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迎考态度。
不能公布学生成绩排名
务教育阶段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,严禁以任何形式、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。
举措七
扩面提质课后服务
首提午餐午休
完善课后延时服务政策,扩展课后服务内容及覆盖面,提高课后服务质量,初中主要开展午餐午休、课后辅导等服务,小学主要组织午餐午休、自主阅读、完成作业、个别辅导、特色活动等服务,
争取到2021年秋季实现城区学校“应开尽开”课后服务全覆盖,中小学生三分之二以上参加课后服务。
解读:课后延时服务首提午餐午休。从行文上看,此次是“完善课后延时服务政策”,也就是说,在原来下午延时服务的基础上。
举措八
强化家长协同管理
学校要主动做好家长工作,定期开展家庭教育,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,积极参与“五项管理”,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做作业习惯、睡眠习惯、手机使用习惯、阅读习惯、体育锻炼习惯,科学预防肥胖和近视。
家长不随意增补孩子家庭作业,不盲目报班参加校外培训,共同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。
举措九
规范管理校外培训
培训机构不能布置家庭作业
按照“问题导向、依法规范、分类施策、协同治理”的要求,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问题治理,重点整治证照情况、安全隐患、培训行为、收费管理、广告宣传等方面的问题,动态发布并及时更新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。
健全部门协调管理机制,明确权责分工,切实形成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。强化日常监管,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机构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:30,不得布置任何形式家庭作业等规定,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经营行为。
什么时候执行?
省教育厅指出,2021年春季学期内,各地各校“五项管理”等举措全面落地实施。
也就是说,本学期就要执行了。
这回是真的吗?
福建省的五项管理规定明确指出:“五项管理”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,是“小切口、大改革”。
意思是这次应该不是一阵风。
省教育厅还特别指出,这次要以“评价改革为抓手推进中小学减负工作”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,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;不得将升学情况与考核、绩效和奖励挂钩。改进结果评价,强化过程评价,探索增值评价,健全综合评价,关注特色评价。克服“唯分数、唯升学”等不良倾向,以评促建,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,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;关注学生发展、学校办学、县域教育发展水平的进步程度与合格程度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教育优质均衡。
省市规定都指出:要把落实中小学生“五项管理”和减负措施的情况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、办学行为督导、教师考核等工作内容,列入综合督政、专项督导和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重点,并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《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“五项管理”督导的通知》(国教督办函〔2021〕32号)精神,于2021年确保“五项管理”督导所有中小学校全覆盖。
以下是通知原文
↓↓
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“五项管理”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通知
http://sz.xmnn.cn/home/article/detail/id/4761.html
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“五项管理”落实减负措施的通知
http://sz.xmnn.cn/home/article/detail/id/4765.html
简而言之
应该要跳出教育来看这次的五项管理
此外
此次减负会不会像以往那样又是
上有政策下有对策?
现在先不要着急下结论
看看再说
不过,应该说,我们对减负的暧昧态度,也是导致这么多年减负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。这些年,学生过重学习负担不减时,大家齐声讨伐教育,一旦要减负了,各种对过重学习负担好感又涌现出来,让人无所适从。
(厦门招考)
(原标题:快讯!厦门小学8:20上课,初中8:00上课!降低考试压力!首提午餐午休服务!不熬夜做作业)